欢迎进江西南昌乐灵儿童青少年婚姻家庭心理咨询中心机构!

联系我们
售前热线
13677912622
售后热线
13677912622
联系人:邬老师
公司地址: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洪都北大道高能金域名都13栋(师大南路地铁站东)
售前心理咨询:
售后微信:
孩子学会偷钱了怎么办?
浏览: 发布日期:2020-08-28

 
小小年纪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去偷钱,成为一个小偷,是很不好的行为,如何让孩子明白到偷钱的危害性呢,所以写了一篇关于孩子学会偷钱了怎么办的经验,家长们可以看看,希望可以帮助到了那些偷钱的孩子.

一:父母发现孩子偷钱了,就要作出一些惩罚,让孩子独自坐在椅子上不许动,告诉孩子你坐在椅子上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妈妈为什么要惩罚,想好了再来找妈妈,孩子不想坐在椅子上,父母就严肃的让他呆在椅子上为止,让孩子认识到偷钱的错误性。

二:告诉孩子偷钱的危害性,偷一次钱没有被人发现,你就会出现第二次偷钱,接二接三继续偷钱,长大就会变成一个小偷,发现了就会被人嫌弃和厌恶,人人都讨厌你,问孩子你想变成这样的人呢?

三:孩子偷钱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己没有钱花,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没有钱花,可以向爸爸妈妈要钱,说明自己花钱的用处,爸爸妈妈就会给你钱的,不要自己就去偷钱。

四:让孩子明白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要拿,你想要得到钱就要去做一些劳动,通过劳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要去偷,偷东西是可耻的,而且你的内心就会产生怕被别人发现的恐惧。

五:让孩子知道偷钱的延伸性,今天你偷钱自己认为没关系,明天你就会看见更好的东西,就想去把东西给偷过来,久而久之,你就会偷更多的东西,然后自己犯的罪也会越来越大。

六:告诉孩子偷钱会使朋友失去信任感,如果你的朋友告诉你带了钱放在哪里了,你就起了邪恶的心,想给朋友的钱给偷过来了,然后被朋友发现就会失去朋友对你的信任,而失去这个朋友。

发现孩子偷钱怎么办?

孩子偷钱,这原本不是个大事,但一定要处理得当,否则会演变为一个道德问题或心理问题。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任何机构以及个人转载

 

江西乐灵心理咨询中心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洪都北大道高能金域名都13栋1601,1614室
 

  

 


什么是心理咨询


       在接待的众多来访者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并不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不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在这里和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访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另外,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乃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

       心理咨询的定义是: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心理咨询对维护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当一个人生活中遇到很多困惑的时候,也许很久或者很多年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偶然与一个人的一席谈话,您豁然心结打开,仿佛遇到了圣人(是仿佛,不是真的),你不再困惑,您心理轻松,您兴奋,您有了登天的感觉。

 

  •  
  • 保密原则





关于保密原则

许多同学担心自己和咨询老师说的话会不会被别人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咨询老师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会对任何人说起咨询内容。

   唯有在两种情况下例外:
一、你在咨询中表达了涉及人身伤害的想法,并且经老师评估的确有可能;
二、因法律刑事案件,法院或公安机关提出要求时。

 

   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的重要准则,也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所有的个案记录也将严格保密处理。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过偷偷拿家长钱的经历,这和他偷偷多吃一块糖或打碎一个东西而不告诉家长一样,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是幼稚年龄阶段的正常现象。如果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是正常的,孩子的心理发育是正常的,即使这些“坏行为”没有被家长发现,也会自愈。

当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偷偷拿钱,不要假装不知道,除了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这件事,在钱的使用上和孩子搭成共识,还要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进行积极的修订。

有些家长在金钱上对孩子管得非常严,从不给孩子零花钱,他们会对孩子说“你想买什么跟我说,只要合理,我都给钱。”这个规定看起来碗大汤宽没问题,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合理”或“不合理”,是家长来判断的,它根本不是孩子的想法;而且孩子有时会有些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不想跟你说,比如某个同学,尤其是异性同学过生日,孩子想送一个小礼物,如果他手里有一些零花钱,就不必为难。

所以建议一定要给孩子零花钱,至于如何给孩子零花钱,怎么管理,参见我在本书中写到的“一定要给孩子零花钱”的内容。

对孩子控制太严,显而易见的潜台词是不信任孩子。信任不会让孩子变坏,相反,家长看管得越紧,孩子越容易找机会偷钱。如果你的孩子之所以没偷钱,仅仅是因为你把钱看管得紧,不让他有机会拿到,你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上至少失败了一半。孩子如果能在自主消费上和父母取得共识,他就不需要偷偷摸摸,没有一个孩子天性喜欢干偷偷摸摸的事。

细节也很重要,可体现信任或不信任。在给孩子钱时,最好放心地让孩子自己到抽屉或父母的钱包里取出需要的钱数,不要检查,也不要用狐疑的眼光打量孩子是否偷偷多拿了钱。信任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教育。诚实是本性,说谎是技巧,如果依本性能解决问题,他是不需要再动用技巧去解决的。

另外,家庭收入要对孩子透明。并非一定得让孩子知道存折上的具体数额,而是要坦然让孩子知道家中的财务状况。至于具体数额让孩子知晓到什么程度,这取决于家长自己。注意要提醒孩子,家庭财产数额是隐私,不可以讲给外人。孩子往往乐于和父母共同知道一桩自家的“秘密”,这样他有主人公感觉,觉得被尊重。无论如何,切不可用谎言来欺骗孩子。我认识一位家长,她丈夫月薪一万元,但她为了防止上中学的孩子乱花钱,就对孩子说爸爸每月只赚三千元。本来房贷都还完了,却对孩子说还有二十万元的房贷。这样的谎话说得再天衣无缝,孩子也能慢慢察觉出来。所以当她向我倾诉,说她的孩子说谎、偷父母的钱出去乱花,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一个人之所以会“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多半是因为偶尔的过失被错误处理,一直有负面能量不断输送给他。比如,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监督得很严,控制得很紧,一发现孩子偷钱,立即定性为“偷”,鄙视孩子,把孩子暴打一顿,警告,并开始像监督小偷一样监督孩子,一但发现又有偷钱行为,不但暴打,而且去学校告诉老师,让老师做工作,或是吓唬孩子,要把他交到警察那里……这样折腾下来,孩子离小偷的角色越来越近了。这也可能是一些家境富裕的孩子也喜欢偷东西的原因。

没有人天生是堕落的,只有环境一直在营造一个小偷,一个人才能最终成为小偷

对人性的不信任,可能是家长自我心理的一种投射,反映的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所以需要家长多反思自己。真正的教育准备是完善自己,在财富教育方面也一样,不但要求家长有好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有好的财富观。